袁隆平团队“海水稻”亩产超400公斤 21年将启动产业化推广
海水稻”万亩片种植示范,10万亩“海水稻”平均亩产稳定超过400公斤,最高亩产突破800公斤。
当日,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宣布:已在全国签约6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,“海水稻”开始规模化推广、产业化运营,拟用8-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,实现“亿亩荒滩变良田”,不久后,它将成为你我餐桌上的“常客”。
海水稻(耐盐碱水稻),是指能在盐(碱)浓度0.3%以上的盐碱地生长、且单产可达300 kg/667 m2以上的一类水稻品种。海水稻比其他普通的水稻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,具有抗涝、抗盐碱、抗倒伏、抗病虫等能力。
2017年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领衔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,并联合多家科研单位成立中国首个耐盐碱水稻区试协作组 。
2020年,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全国的海水稻示范种植面积由原来2万亩扩大到10万亩;9月下旬起,10万亩海水稻陆续完成测产。
“再造亿亩良田”,是袁隆平的心愿。在1亿亩盐碱地上推广种植“海水稻”,如果按照示范种植平均亩产400公斤计算,粮食增产赶上云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。